帮你快速找医生

常见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有哪些?

2020年11月16日 82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专家介绍:付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医学博士,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18年10月人才引进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担任脊柱外科主任及微创中心主任。1994年起在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专业从事脊柱外科,1999年获得长海医院骨外科博士点授予的首位博士学位,是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创建者之一。成功完成6000余台各类脊柱手术。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骨质疏松症外科微创成形术、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镜、脊柱微创管道、脊柱微创拉钩等微创新技术。

   在介入性椎间盘治疗方法出现之前,开放手术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症的唯一有效手段。介入方法有胶原酶溶解、经皮切吸、激光汽化(PLDD)、等离子髓核成形、臭氧、射频消融等多种技术。但这些方法均属于间接减压,仅针对部分包容型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后路椎间盘镜(MED),以及后来的脊柱内镜(也就是“椎间孔镜”)将微创理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目前临床常见的微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切口手术,通过管道辅助或椎间盘镜等将传统手术的切口缩小。值得一提的是,椎间盘镜不是椎间孔镜手术,其实质是小切口管道手术结合摄像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手术,要实施切开皮肤、剥离肌肉和韧带、椎板开窗,但仍会干扰椎管和牵拉神经,容易造成术中出血,干扰视野,增大风险。而且,术后也容易出现感染、脊柱不稳等并发症,瘢痕组织也容易造成椎管及神经的粘连。

   2.拉钩系统,通过特殊设计的拉钩,经开放切口进入椎管进行操作,虽然切口较普通开放手术明显减少,可以达到2-3cm,但实质上仍是一种开放手术,其优点在于做内固定和融合手术时创伤减少。

   3.脊柱经皮内镜手术,也就是“椎间孔镜”,此项技术较好地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此手术既不切除脊柱正常结构,也无需植入内固定融合,完全是应用内镜在6.9mm微孔里完成所有手术操作。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组副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付强教授提醒,脊柱经皮内镜技术的应用虽已有10多年的时间,但临床开展的时间较短,它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新技术,对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0

浙ICP备1203451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