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70条结果

  • 【时间】2024年09月06日-09月08日【会议名称】1、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2、2024年第六届中国妇幼协会介入年会。【地点】安徽·合肥【关于个人】受大会主办方邀请参加会议:1、作专题授课《儿童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实践与思考》,2、当选中国妇幼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
    李炯 副主任医师 2024-09-08 13:12:50
  • 因为介入治疗可以杀死癌细胞,而肝癌即使做了手术切除,也可能存在癌细胞残留,原因如下:第一,肝癌浸润性生长,可能像树根一样像肿瘤边缘生长很远,可能超过边缘1公分或更远(血管侵犯),如果切除的界面距离肿瘤不是足够远,可能存在癌细胞残留(显微镜下才可能发现,术中肉眼无法发现);第二,恶性程度高或分期不是太早的肿瘤,血液循环里面多半存在癌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这些癌细胞最容易在剩下的肝脏里面继续生长。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介入只能杀死肝脏里面的癌细胞,肝脏以外的癌细胞没有办法,比如血液或者肺转移骨转移等,因此,复发风险高的患者需要加上靶免这种针对全身的治疗。而且,选择介入的时候,HAIC(肝动脉灌注
    孙平 副主任医师 2024-06-19 23:01:35
  • 首先要看是哪里的血管堵了,堵塞的位置怎么样。如果是膝关节以上的大血管堵塞,毫无疑问做介入类手术效果还是很好的,立竿见影。但是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血管管腔往往不好,多数是弥漫性的堵塞,堵塞的位置很多,越是靠近足趾远端,堵塞就越严重。像这种情况,很多案例已经告诉我们,做介入手术的效果不是太好,有的病人做了之后反而会加重。比如有一位甘肃兰州的病人,当时是因为做了血管旋切,从一个脚趾头发黑到半个脚掌,发展很快。所以,做介入类手术要慎重考虑,综合评估一下患者的血管情况,以及术后的效果,避免让病情雪上加霜。当然了,不做手术也不是没有方法,比如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既能有效的改善下肢的血供
    商丘五院乔家治 健康号 2024-10-31 09:03:59
  • 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微创介入栓塞治疗上海九院 神经内科 脑卒中中心 刘建仁脑血管主要分为前脑和后脑的两组供血系统,前脑供血系统主要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后脑供血系统主要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脑动脉瘤是脑内大动脉局部管壁缺陷,发生气泡样凸起,严重时破裂,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危及生命,第一次破裂死亡率30%,第二次破裂死亡率60%。吸烟,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饮食,家族史等都是脑动脉瘤发病的原因。脑动脉瘤好发与颈内动脉的后交通动脉部分,大脑中动脉发出主要分叉的位置等。脑动脉瘤的治疗,目前国内外都是绝大多数采用微创栓塞治疗,主要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降低破裂的风险。美国很多
    刘建仁 主任医师 2019-06-19 21:04:48
  • 房间隔缺损(ASD),简称房缺!是儿童常见的简单先心病🫀之一(最多见的是室间隔缺损(VSD))!一般情况下,生后5mm以下的房缺,可以观察是否会自愈!超过1岁,基本无自愈的可能性!5mm以上的房缺,自愈的可能性比较小!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干预呢?如果缺损较大,心超提示右房右室增大,而且无自愈趋势(无大小变化),这个时候基本是需要干预了(ASD大部分建议6个月以上干预)! 内科介入封堵:对于缺损不是太大(15mm以内,缺损周围有明显组织的),可以考虑介入封堵(金属不可吸收,可吸收还不是太成熟)! 外科手术:适合所有需要干预的缺损!手术方式分两种:正中切口和右侧腋下切口(各有利弊
    冉旭东 副主任医师 2024-04-26 11:11:13
  • 腰椎间盘突出症,1985年Onik发明了自动椎间盘摘除器,20世纪90年代以后PLD在我国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已日趋成熟[1-2,6-11]。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其他介入和微创治疗尚包括经皮椎间盘化学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 CN),经皮椎间盘激光消融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 PLDD),经皮椎间盘臭氧消融术(O3)及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等[1-2,4-8,12-20]。这些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基本操作及疗效评价相似,关键技术是经皮椎间盘穿刺。为规范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使之能进一步安全、有效、持续地发展,特制定了本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5 00:00:00
  •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胶质瘤类型,胶质瘤较高的复发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因素,贝伐珠单抗(BEV)目前被国内外专家推荐用于复发胶质瘤,它通过阻碍肿瘤血管形成,修复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动脉使用BEV不仅可以局部提高肿瘤内药物的浓度,远期还可以减少药物剂量。近期我科开展了一例通过动脉介入灌注BEV治疗复发脑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例。   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额叶及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1月”入院;2019年11月19日,外院行“左侧额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术后采用诱导化疗(替莫唑胺(TMZ)75mg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20-04-05 19:47:20
  • 20200308 醒后卒中,左侧肢体偏瘫;CT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给与血管内介入取栓(SWIM技术,就是支架取栓联合吸栓的方法)后开通,恢复良好 急性左侧肢体偏瘫,早上醒来后发现有左侧肢体偏瘫,烦躁。送上海九院急诊就诊。头颅CTA血管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由于发病时间不明确,估计超过了4.5小时,无法进行静脉溶栓。由于患者虽然大脑中动脉闭塞,但是其他血管的侧枝代偿尚可,侧枝评级3级,因此,考虑给与局麻下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目前国际主流观点,介入取栓首选局麻,辅助以镇静药物。患者血管迂曲明显,但是经过手术,血栓顺利取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案犯病房进一步救治。次日CT未见明显
    刘建仁 主任医师 2020-03-08 09:27:38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  但传统的介入手术方式,在治疗过程中需通过300cm交换导丝反复全程交换微导管、球囊、支架导管等器材多次,需要主刀和助手丰富的操作经验和默契的术中配合,手术步骤相对较多,延长手术时间。  输送型球囊扩张微导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可适配于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用支架的球囊扩张微导管,用于改善脑组织缺血。它兼具球囊导管、微导管两种导管的功能,集球囊扩张及颅内支架输送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手术过程中的器械“零交换”。  “零交换”技术,是缺血性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4-10-18 09:12:21
  • , Xian Y3, Bhatt DL5, Fonarow GC2, Schwamm LH6.文摘背景:在2014年12月开始,一系列关键性的试验,证明血管内介入取栓(EVT)是高度有效的,从而对美国的脑卒中的救治体系的革新提出了要求,以适应介入治疗的推广。但是这些临床研究具体推动脑卒中的介入治疗的研究数据缺乏;因此我们基于“跟着指南走”大型研究项目,进行分析最近美国国内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卒中的具体增长的趋势。方法:我们从2222家元的24379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前瞻性的收集信息(这些患者是从2003年4月到2016年前3季度入院治疗)。患者入组条件主要是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结果:在2015年
    刘建仁 主任医师 2018-06-23 17:03:44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