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4条结果

  • 新生儿头皮血肿在临床中很常见,大约占2.5%新生儿。困难产道产程延长、助产器械、巨大儿、头胎及血友病等情况下,均是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当宝宝发生头皮血肿后,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就不必焦虑。 首先,在第一周内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孩子有无发热,警惕激发感染的情况。第二,绝大多数血肿会在一个月左右逐渐吸收,对于体积巨大者可以通过温毛巾或者中草药外敷理疗促进吸收。第三,在吸收的过程中,孩子有贫血或者黄疸情况需要咨询儿内科。第四,合并颅骨骨折的孩子,需要第一时间就诊小儿神经外科。第五,超过三个月血肿没有吸收,而逐渐变硬的话,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尽快就诊小儿神经外科。第六,两三个月没有吸收的
    沈文俊 副主任医师 2019-11-13 14:24:08
  • 注:下列医院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内科是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一部分,与301儿外科、304儿科共同担负着总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四大任务。为解放军进修学院和南开大学的儿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以及儿科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点(军队和地方)。[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治疗特色]:擅长小儿血液肿瘤、小儿神经疾病、新生儿疾病、肛门直肠畸形(尤其肛门失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注射性臀大肌挛缩、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四肢骨折等的诊治。[相关专家]:小儿内科小儿外科2.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7-04-14 00:00:00
  • 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会这样向医生进行咨询,10岁孩子的标准身高是多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高有标准吗?如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为此,由健康时报网《人民名医》栏目推出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特别系列直播第五期,特别邀请到了儿童内分泌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中心主任李堂教授,为大家详细来解答家长可以如何评价孩子的身高的。家长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规律孩子从宫内开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孩子一出生身长在50cm左右,表示孩子在妈妈子宫内10个月的时间生长了50cm;出生后第一年,大约长25cm,一周岁时孩子的身高大约在75cm;第二年,长10~11cm,2周岁时,孩子的身高大约在85cm
    微医健康 健康号 2024-11-08 15:38:01
  • 一、初步评估与鉴别诊断1.病史采集: -排便频率(≤2次/周)、粪便干粗、伴随症状(腹痛、肛裂等)。 -重点排查高发时段:转奶期、如厕训练期、入学后。 -家族史、用药史(如钙剂、抗生素)及精神因素(排便恐惧、学校回避)。2.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左下腹粪块)、肛门指检(直肠嵌塞或结构异常)。 -生长评估,排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3.器质性排查: -若存在报警征象(如新生儿期便秘、生长迟缓、血便、腹胀呕吐),需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过敏性疾病等。二、基础护理措施1.饮食调整: -膳食纤维:推荐每日摄入量=年龄+5g(如5岁儿童需10g/日),优先选择全谷物(燕麦、玉米)、高纤维蔬果(西梅、火龙果、西兰花)及豆类。 -水分补充:按年龄调整饮水量(如1-4岁:1300ml/日;4-7岁:1600ml/日)。 -母乳/配方奶优化:母乳喂养者母亲避免辛辣饮食;配方奶可选含益生元或低棕榈油成分。2.排便习惯训练: -定时排便:餐后30-60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每次10分钟,避免久蹲。 -姿势调整:双脚支撑(如垫脚凳),身体前倾以增加腹压。3.运动与腹部按摩: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脐周)5-10分钟,促进肠蠕动。 -鼓励户外活动(≥1小时/日),婴儿多进行俯卧或爬行训练。三、药物治疗方案1.急性嵌顿处理: -开塞露(10ml/次)或甘油栓解除嵌塞,短期使用(避免依赖)。2.维持治疗: -渗透性缓泻剂: -乳果糖(起始剂量1-2ml/kg/日,分次口服,维持2-4个月后逐渐减量)。 -聚乙二醇3350/4000(0.8g/kg/日,疗程≥6个月)。 -膳食纤维补充剂:小麦纤维素制剂(需配合足量饮水)。3.辅助用药: -益生菌:短期使用(2-4周)可能改善肠道菌群,但对慢性便秘效果有限。 -禁忌: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及含大黄类中成药。四、行为干预与心理支持1.如厕训练: -2-4岁儿童需循序渐进,避免强迫性训练导致排便恐惧。 -采用正向激励(如奖励贴纸)建立排便反射。2.心理疏导: -针对学校回避排便或肛裂后疼痛恐惧,联合心理科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五、随访与长期管理1.疗效监测: -记录排便日记(频率、性状、疼痛评分),每4周评估药物剂量调整需求。 -功能性便秘需维持治疗6-12个月,复发率约30%。2.家长教育: -强调饮食与行为干预的长期性,避免过早停药。 -指导识别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便血)并及时复诊。六、特殊情况处理-婴儿便秘:母乳喂养者排查母亲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添加西梅汁(稀释后5-10ml/次)。 -肛裂/痔疮:温水坐浴+凡士林局部涂抹,必要时短期使用局麻药膏。
    宁铂涛 主任医师 2025-03-15 18:25:57
  • 一、退热药物使用规范首选药物明确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和布洛芬(≥6月龄)仍为一线退热药。布洛芬剂量调整为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维持15mg/kg/次。循证依据:2023年中国指南建议避免交替用药,因可能增加肝肾损伤风险且未显著改善舒适度。用药时机精细化不再单纯以体温阈值(如38.5℃)作为用药标准,强调以患儿舒适度为核心指标,如烦躁、疼痛或影响睡眠时使用。二、物理降温的明确限制不推荐常规物理降温新版指南明确指出酒精擦浴、冰敷可能诱发寒战及皮肤刺激,温水擦浴仅适用于中暑等特殊情况。研究显示物理降温对退热效果无持续作用,且可能延长病程。退热贴效果存疑 退热贴仅能降低局部皮肤温度0.5℃以下,无法改善核心体温或全身症状。 三、发热评估与分层管理 月龄分层就诊标准 <2月龄:肛温≥38℃需立即就诊(警惕细菌性脑膜炎) 2-3月龄:肛温≥38℃且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史)需紧急评估 预警体征识别 新增"中毒样症状"评估:包括呻吟、皮肤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等,提示脓毒症可能。 四、退热药与热性惊厥的关系澄清 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多中心研究证实,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均无法降低热性惊厥复发风险。 处理原则:急性期以保护气道为主,惊厥持续>5分钟启用二线药物。 五、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管理要点 强调"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观察精神状态、要保证液体摄入、要记录热峰和热型。 不要捂热、不要强制进食、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
    宁铂涛 主任医师 2025-03-08 22:46:18
  •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球型颗粒,病毒颗粒包含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核内繁殖。可分为感染人、禽类和哺乳动物三个类型。其中感染人的腺病毒有51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感染最常见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秋季至春季最常见。腺病毒感染主要经飞沫传播,此外还可通过接触传播(口、鼻、眼)、粪口传播或通过污染其他器具传播。感染后可产生型特异性抗体,对同一血清型的感染有保护作用。 临床表现 此病的潜伏期为4~5天,成人和儿童的临床表现不同。 在儿童,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鼻炎为突出表现。可发生下呼吸道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合并肺炎患儿多为混合性感染,可出现肺外多系统及脏器受累等表现。部分病儿可能会发生百日咳综合征。可引起咽结膜热,以双侧结膜炎为特征,球结膜及睑结膜可见颗粒状突起、红肿,可伴有低热并出现鼻炎、咽痛及颈淋巴结炎。器官移植及免疫缺陷者腺病毒感染后,除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还可致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肠腺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无明显季节性,在男孩子中多见,可有尿频、血尿、尿急及排尿困难、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可持续2周左右。 在成人,最常见急性呼吸道疾病,以明显的咽痛和逐渐出现发热为特征,体温多在发病后第2~3日达到39℃,有咳嗽,鼻炎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发生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多累及双眼,眼刺激症状和分泌物增多;角膜损伤可持续数月,少见失明,较常见的是通过家庭传播,可通过污染的公用毛巾,污染的手、眼药水等传播。 诊断 临床表现符合以上表现。 外周血象一般白细胞总数不高,如有肺部感染胸片可见肺部渗出影 病原学检测有下列表现之一: 病毒分离:从咽分泌物、痰、结膜刮取物及新鲜尿液分离出腺病毒。 血清学: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与血凝抑制抗体,有4倍腺病毒抗体增长。 分子诊断:PCR方法扩增得到腺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 快速诊断:用多价腺病毒荧光免疫血清染色从咽部取出来的脱落细胞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脱落细胞核内有明亮荧光。 治疗 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 预防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劳逸结合,锻炼身体,饮食合理卫生,勤洗手,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等。流行季节避免去人流密集区域,必须去则戴口罩和注意手卫生。 提倡及时就医,主动自我隔离:一旦感觉不适及时就医,并与其他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外出戴口罩,避免传给他人。发现他人有异常症状时也应提醒其及时就医并采取自我隔离措施。 遵循咳嗽礼仪: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等遮挡,避免污染周围空气和物体。 关注公共设施消毒:对饮用水、游泳池进行严格消毒,可使水传播急性结膜炎暴发的危险性降至最小。 加强自身防护:对密切接触者及现场处理疫情的工作人员应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措施。
    宁铂涛 主任医师 2025-02-26 19:03:31
  • 人为什么会发热? 为了生存。通过发热,限制细菌、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之后通过免疫系统释放各种抗体、免疫因子等消灭这些病原。所以发热是人体针对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免疫反应。 2. 体温多少度是发热? 体温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为方便处理,参考大多数人的体温波动情况,定了个标准。肛温不超过 38 摄氏度,腋温、耳温不超过 37.5 摄氏度,且一天波动范围不大于1度为正常体温。 3. 发热会不会烧坏脑子?会不会烧成肺炎? 不会。发热是人体针对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免疫反应。如果病原体直接侵入了脑实质,肺实质,引起了脑膜炎,肺炎,可以出现发热、惊厥、咳嗽等症状。 4.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退热药?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错,没有基础疾病,没有危险表现,就无须使用退热药。退热药只是在体温高精神状态不好时使用。 5. 什么时候可以化验检查? 如果孩子体温正常间隙精神状态可以建议发热 24 小时后做 血常规及 c 反应蛋白检测。如果持续发热 4、5 天以上或伴有咳嗽等情况建议胸片检查。 6. 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 发热且精神萎靡,或者伴有呕吐、嗜睡、惊厥等情况;6 月龄以内婴儿尤其是 3 月龄以内小婴儿发热;持续发热 4、5 天以后或伴有咳嗽等情况;发热 24 小时后想做血常规检等。 7. 退热药用法 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2 月龄以上), 布洛芬如美林( 6 月龄以上)。不建议交替使用。推荐不分先后。
    陈军民 副主任医师 2024-11-21 09:06:07
  • 男孩身高=(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3)除以2女孩身高=(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3)除以2单位是厘米上述计算值也称为父母中位身高,英文为mid-parental height,缩写是MPH。80%的人的身高都在上述计算值的上下5公分内。▍后记人类后代的身高有向平均身高靠拢的自然现象,英文称为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可以翻译为“均值回归”)。其含义就是说人类个体的身高不会无止境变高,这个世界上平均有50%的孩子身高会不如父母,这是自然现象所形成的约束,而不是父母的责任。对身高追求要要适度、合理、讲科学,切勿给自己和家庭太大压力。
    孙成君 副主任医师 2024-07-18 21:34:49
  • 由于骨龄的报告精度有限,并且和读片医生的经验、所使用的方法都有关,每次读骨龄片都应仅作为一个参考。可以通过多问几个有经验的医生,或者和其他信息(孩子的性征、其他检查结果)一起,判断青春期的进程。以下是按照青春期一般规律,按骨龄对剩余身高的判断。在基本正常发育的孩子中相对准确,在性早熟或者晚发育的孩子中准确性就比较差,青春期偏离正常越多骨龄预测就越不准(早发育孩子的预测值会偏矮,晚发育孩子的预测值会偏高)。▍女孩:骨龄和剩余身高 骨龄9岁,还能长高25cm 骨龄10岁,还能长高20cm 骨龄11岁,还能长高15cm 骨龄12岁,还能长高8cm 骨龄13岁,还能长高4cm▍男孩:骨龄和剩余身高 骨龄10岁,还能长高30cm 骨龄11岁,还能长高25cm 骨龄12岁,还能长高20cm 骨龄13岁,还能长高13cm 骨龄14岁,还能长高7cm 骨龄15岁,还能长高3cm
    孙成君 副主任医师 2024-07-18 21:34:07
  • 前言人类后代的身高有向平均身高靠拢的自然现象,英文称为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可以翻译为“均值回归”)。其含义就是说人类个体的身高不会无止境变高,这个世界上平均有50%的孩子身高会不如父母,这是自然现象所形成的约束,而不是父母的责任。应该考虑合理追求身高、切勿过度。影响终身高的主要因素 遗传(父母的身高):父母越高孩子越高,反之亦然。 青春期开始的早晚、快慢:青春期越晚开始身高越高,青春期越慢身高越高,反之亦然。 生活习惯:不运动、爱吃荤、体重超重,这三点越严重越矮。 身体的慢性疾病也可导致矮小 营养不良:目前少见,几乎仅见于非常挑食(只吃几种食物)或者很消瘦的儿童。促进身高增长方面日常生活中促进身高增加的最重要因素依次是:充分运动、夜间睡眠、饮食均衡。生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每一天。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即使每天只能产生百分之一个毫米的效果,一年下来也能多长3.5毫米,10年也能多长3.5厘米。导致青春期过早/过快的主要原因青春期越早、越快,最后的身高就越矮。导致青春期发育过早过快的最主要两个因素是:体重超重、爱吃荤菜有利于长高的习惯的总结 运动!每天应做出汗30-4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每分钟跳绳80-90个,一轮跳一分钟休一分钟,连续跳10-20轮。晚上早睡!一般小学低年级在21:30前,小学高年级/初中在22:00前应开始入睡。不要长胖!参见下方正常儿童身高对应的体重。保持蔬菜为主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应大致保持 主食+荤菜=蔬菜 的结构。不要吃夜宵,晚上19:00后不进食。青春期儿童可以额外补钙,合理使用钙片。大致剂量: 小学高年级每天(钙元素)300-400mg,小升初每天400-600mg,初中生每天600-800mg。常见的长高阻碍 学习任务繁重,导致运动和睡眠时间不够。 喜欢看手机、平板、电视、电脑,更占用时间。 家庭观念认为吃得越多就越高,导致肥胖,更难运动。 长辈迷信多吃牛肉、牛奶、海参、羊奶等一些高蛋白高激素食物可以增高。以下是青春期不同身高儿童的参考体重男孩 135cm(31kg) 140cm(34kg) 145cm(38kg) 150cm(42kg) 155cm(45kg) 160cm(49kg) 165cm(53kg) 170cm(58kg) 175cm(64kg)女孩 130cm(26kg), 135cm(29kg) 140cm(32kg) 145cm(35kg) 150cm(39kg) 155cm(43kg) 160cm(51kg) 165cm(56kg) 后记就在三四十年前我国曾经有一项阻碍儿童身高增长的重要原因:缺乏营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因素在现在的中国已是非常罕见。当代儿童缺乏营养的十分少见,几乎仅出现在极度挑食(进食食物种类<3-5种)的儿童中,实际上现在更多的、取而代之的是营养过剩、体型肥胖。有非常多的家庭的喂养观念还停留在三四十年前,强调要多吃肉(动物性食品)、多吃主食、而忽视素菜(植物性食品),这样情况一旦发生的性早熟和肥胖往往治疗起来非常困难、难以纠正、非常痛苦。
    孙成君 副主任医师 2024-07-18 21:29:52
1 2 3

浙ICP备12034511号-13